首页 > 诗文 > 王粲的诗 > 七哀诗三首·其二

七哀诗三首·其二

[魏晋]:王粲

荆蛮非我乡,何为久滞淫。

方舟泝大江,日暮愁我心。

山冈有余映,岩阿增重阴。

狐狸驰赴穴,飞鸟翔故林。

流波激清响,猴猿临岸吟。

迅风拂裳袂,白露沾衣襟。

独夜不能寐,摄衣起抚琴。

丝桐感人情,为我发悲音。

羁旅无终极,忧思壮难任。

七哀诗三首·其二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荆州不是我的家乡,却长久无奈地在这里滞留?

极目望去,大船在江心正溯流而上,天色渐晚更勾起我思乡的情愁。

山坡上映着太阳的余晖,沟岩下的阴影显得更加灰暗。

奔跑的狐狸忙着赶回自己的洞穴,飞翔的鸟儿在鸟巢上盘旋。

大江上涌动的浪花轰然作响,猿猴在临岸的山林长吟,

迅猛的江风掀起我的下衣和衣袖,秋天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襟。

夜深了我孤独难眠,便又披衣起床拿起了桐琴。

桐琴象理解我的心思一样,为我发出悲凉的乡音。

在外寄人篱下什么时候才是尽头,心中充满了难以排遣的忧愁。

注释

滞淫:长久停留。

方舟泝大江:方舟,方形的小船。泝(sù),通“溯”:逆流而上。

岩阿(ē):到处都是岩石的山阿。阿,山丘。

增重阴:更黑暗。

裳袂(mèi):下衣裙和上衣袖子。袂,袖子。

摄:整理。

丝桐:指琴,古人削桐为琴,拣丝为弦,故称。

羁旅:被羁绊而旅居在外,引申为长久寄居他乡。

壮:盛,指忧思深重。

难任:难以承受。

七哀诗三首·其二创作背景

  诗中诗人抒写自己久客荆州思乡怀归的感情。内容和诗人著名的《登楼赋》相似。大约同是建安十三年(公元208年)在荆州时的作品。

参考资料:

1、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.《古诗三百首鉴赏辞典》:上海辞书出版社,2007.12:第157-160页

王粲简介

唐代·王粲的简介

王粲

王粲(177-217),字仲宣,山阳郡高平(今山东微山)人。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,“建安七子”之一,由于其文才出众,被称为“七子之冠冕”。初仕刘表,后归曹操。

...〔 ► 王粲的诗(68篇)

猜你喜欢

为友人题仕女画四绝句 其四

黄浚

无匹匏瓜有叹伤,轻云蔽月态难详。只应攘腕归神浒,付与春波照断肠。

送马善徵致仕还吴

明代郑岳

君去洞庭何处住,海门迢递接东瓯。湖田岁熟收粳稻,烟渚秋高弄钓舟。

漫说孔明无将略,早知若水是仙流。浮生万事何时尽,都把閒情付白鸥。

清都观答幼遐

唐代韦应物

逍遥仙家子,日夕朝玉皇。兴高清露没,渴饮琼华浆。
解组一来款,披衣拂天香。粲然顾我笑,绿简发新章。
泠泠如玉音,馥馥若兰芳。浩意坐盈此,月华殊未央。

山水友馀辞 茭白

唐代王质

春斑犀,秋彫胡,一年计,在江湖。赤脚白脚癯,黄鲜红鲜圬。

茭白,茭白,■人渔子手拍拍,桨芽橹脐晓香发。

句 其七

唐代丁谓

九万里鹏重出海,一千年鹤再归巢。

题荷花书帧

唐代康有为

世界偶然留色相,生涯毕竟托清波。明珰翠羽人曾识,碧漠红塘梦似过。

残月照来裳佩冷,晓风坠后粉痕多。城南诗客频相问,怊怅朱颜易老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