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岑参的诗 > 登嘉州凌云寺作

登嘉州凌云寺作

[唐代]:岑参

寺出飞鸟外,青峰戴朱楼。

搏壁跻半空,喜得登上头。

殆知宇宙阔,下看三江流。

天晴见峨眉,如向波上浮。

迥旷烟景豁,阴森棕楠稠。

愿割区中缘,永从尘外游。

回风吹虎穴,片雨当龙湫。

僧房云蒙蒙,夏月寒飕飕。

回合俯近郭,寥落见行舟。

胜概无端倪,天宫可淹留。

一官讵足道,欲去令人愁。

登嘉州凌云寺作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寺院高出飞鸟之外,青青峰顶戴着红楼。

顺着峭壁来到半空,心中欢喜登上山头。

只觉宇宙顿时开阔,俯看三江滔滔水流。

天睛气朗远望蛾眉,好似在那波上浮游。

烟气笼罩气象开阔,树木葱郁遍布四周。

我愿割断世间缘分,永远去那尘外漫游。

旋风阵降吹过虎穴,阵雨时时飘下龙湫。

寺院之间云气蒙蒙,夏日也觉凉风飕飕。

俯视近处城池环绕,眺望远处三二渔舟。

眼前胜景难以望尽,天宫之上尽可久留。

身为一官本不足道,辞官离去又觉忧愁!

注释

⑴嘉州:唐郡名。今四川乐山县。凌云寺:为嘉州名胜,傍山而建,下有凿山而成的弥勒菩萨像。

⑵出:高出。

⑶“青峰”句:写寺之红色阁楼傍山峰而建,远望若戴于其上。

⑷搏:攀缘。跻(jī):登。

⑸殆:大概,这里有只是之意。阔:深广。

⑹三江流:指岷江、青衣江、大渡河。嘉州地处三江会合处。

⑺峨眉:峨眉山,在嘉州西部约六十里处。

⑻迥(jiǒng):远。旷:空阔。烟景:风景。豁:明朗开阔。

⑼阴森:幽暗阴郁的颜色。棕楠:棕榈树、楠树。

⑽割:弃。区中缘:尘世缘分。

⑾回风:旋风。虎穴:与下文“龙湫”均未详其处。

⑿片雨:阵雨。当:临。

⒀僧房:指寺院。蒙蒙:云雾迷茫的样子。

⒁飕飕(sōu):阴冷貌。

⒂回合:回环盘曲。郭:外城,此处指嘉州城。

⒃寥落:稀疏。

⒄胜概:锦绣山河的美丽风光。端倪:边际。

⒅天宫:天上宫殿,此处指凌云寺。淹留:逗留。

⒆讵(jù):岂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吉林大学中文系.唐诗鉴赏大典(六):吉林大学出版社,2009:152-154

2、高光复.高适岑参诗译释:黑龙江人民出版社,1984:308-311

登嘉州凌云寺作创作背景

  杜鸿渐于大历二年(767)六月,罢去剑南西川节度使职,岑参亦离开幕府,转赴嘉州为刺史,抵达嘉州后不久即登寺观览,写下此诗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高光复.高适岑参诗译释:黑龙江人民出版社,1984:308-311

岑参简介

唐代·岑参的简介

岑参

岑参(约715-770年),唐代边塞诗人,南阳人,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,后徙居江陵。[1-2] 岑参早岁孤贫,从兄就读,遍览史籍。唐玄宗天宝三载(744年)进士,初为率府兵曹参军。后两次从军边塞,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;天宝末年,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,为其幕府判官。代宗时,曾官嘉州刺史(今四川乐山),世称“岑嘉州”。大历五年(770年)卒于成都。

...〔 ► 岑参的诗(374篇)

猜你喜欢

冯家溪二首 其二

宋代宋祁

叠甓分渠激硙轮,云喷馀溜下通津。莫辞满掬云湍碧,聊洒征夫缨上尘。

孙信臣

王粲初开井,山翁旧醉池。

林掩羊公庙,渊沈杜预碑。

都门别曾乾义 其一

明代韩上桂

行年三十二,所向皆无成。西风吹我行,万籁送悲声。

双剑在匣中,隐隐作龙鸣。我生本南越,胡为眷上京。

月下笛

近现代张尔田

太液澄波,愁红换了,败荷零露。凉蝉起舞。自窥人,耿无语。

看花长记经游地,但衰泪、风前几缕。怅哀鸿唳角,天涯残梦,旷望何许。

二十八日夷逆以火轮船窥探三港口

清代姚燮

敢肆鲜卑胆,来从内地窥。斤将伤到鼻,燃已急当眉。

云压三江动,乌啼万井危。要津犹可据,吾忆李鸦儿。

游碧玉洞

区必傅

杖策恣邀游,相从在浚谷。洞口白云生,天际岩如屋。

瀑布挂崖间,飞空作碧玉。长侣江流声,还如烟雾簇。